今晚苏超决赛,“玩梗经济学”今年的收官之战
日期:2025-11-03 16:09:02 / 人气:10

今晚,江苏各城市球队组成的草根联赛——苏超将迎来决赛。这项赛事在短短几个月内从默默无闻走向火爆,成为体育盛事,其背后蕴含着“玩梗经济学”的成功秘诀,也为其他地区和职业联赛带来诸多启示。
一、“苏超”火爆:现象级全民狂欢
(一)诞生背景
自2021年中超冠军江苏苏宁解散后,江苏球迷的足球情怀无处寄托。2024年11月,江苏省体育局试办“城市对抗赛”,南京与苏州两队参赛吸引数万球迷,官方受鼓舞后将赛事升级为全省联赛,2025年5月10日,“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即苏超)正式揭幕。
(二)独特赛制与定位
赛事以城市为单位组队,13个地级市各派一支代表队参赛,先单循环常规赛,再积分前八名进入淘汰赛。定位宗旨是“全民参与 + 城市荣誉”,门票价格低至5 - 10元,部分场次最高20元,比赛免费直播。球队由各市体育局或足协牵头,从本地选拔业余球员组建,球员多为普通人,零门槛机制让足球回归大众。
(三)线下火爆
比赛日成为全民共享的“周末节日”,球场内气氛热烈,城市地标同步直播。首个赛季展现出超乎预期的号召力,2025年7月5日,南京奥体中心涌入6万余名观众,刷新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现场观众人数纪录,半决赛纪录再度被刷新,开赛仅三轮,全省场均上座突破1万人,热度直逼职业联赛。决赛门票预约吸引220万人在线抢票,中签率低至1%,高铁票也售罄。
(四)线上破圈
社交媒体上“苏超”相关短视频话题播放量突破8.2亿次,中后期各类话题累计阅读量和播放量达数百亿。半决赛单场线上观众人数高达6407万,远超多数职业赛事。央视体育频道自淘汰赛阶段起直播,超200家媒体全程报道,海外媒体也相继关注。
(五)经济与社会效益
“苏超”带动餐饮、住宿、旅游、文创等领域消费,验证了“体育 + 文旅”的乘数效应。江苏各地出现文旅消费热潮,各赛区打造“赛事 + 旅游”联动模式。衍生性机会持续涌现,品牌赞助、文创产品开发等企业争相参与,官方联名文创产品成为抢手纪念品,草根赛事彰显强大商业潜能。
二、“苏超”打通“玩梗经济学”
(一)全员造梗
网友与官方媒体将地域赛事包装出互联网“玩梗”氛围,颠覆传统体育精神的“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成为社交货币,相关话题在抖音播放量超42亿次。各城市网友围绕本地典故和特产创造地域文化梗,如“南哥大战”“刘邦PK项羽”等,文化梗的病毒式传播使“苏超”成为展示江苏地域文化的新舞台。
(二)官民同频
官方对待“梗文化”采取开放姿态,主办方与各城市官方新媒体积极参与网络玩梗,如南京市委宣传部公众号“南京发布”与网友斗梗互动,无锡、常州等地政府官微为主队呐喊助威。政府搭建赛事与文旅消费的链接,指导推出套餐活动,同时给民间创作留足空间。
(三)社交传播
社交媒体与自媒体联动让“苏超”实现几何级数口碑传播,横向上通过多平台触达海量网民,纵向上借助算法推荐精准推送。大量“二次创作”的自媒体产品涌现,形成自传播、自造血的良性循环,“苏超”关键词热度飙升,95.2%的江苏当地居民知晓,近80%关注人群为非传统球迷群体。
(四)玩梗精髓
“苏超”以极低组织成本收获高文化共鸣与经济乘数,线上热度与线下热度互相促进,打造“线上造梗—线下消费—再线上传播”的自我强化飞轮。有趣的梗吸引眼球,体验留住人心,消费兑现价值,美团数据显示比赛日相关美食和特产消费热情高涨,衍生品销量告罄,线下火爆反馈回网络扩大声势。
三、“苏超”能否被复制
(一)独特模式
“苏超”的崛起是协同范式,官方在关键节点发挥顶层设计作用,搭建赛事框架,保障资金与场地,但表现出克制与放权,为每座城市留足文化空间,这种“散养式治理”成为制度基底。
(二)治理差异
江苏内部长期形成的治理差异机制使苏南和苏北城市在“苏超”中以各自方式参与并彼此映射,构成多元又协同的传播合力,这种在“行政区块内部差异”中寻找秩序的能力难以复制。
(三)治理结构不同
与“村BA”“村超”相比,“苏超”去中心化程度更高、参与单元更复杂,分散于13个地级市,各自招商、运营、玩梗,政府扮演联赛协调者与“文化放权者”角色,依赖于江苏长期形成的政务分工默契与地方品牌竞争传统。
(四)启示借鉴
“苏超”给予各地启示是政府应在市场活动中找准定位,当好服务者、引导者和幕后推手,官民同心、协同发力打造全民IP。“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结合为中国探索基层治理、振兴体育消费提供宝贵样本。
四、“苏超”对职业足球的冲击与启示
(一)带来机遇
“苏超”证明大众对足球热情依然旺盛,为深陷低谷的中国职业足球注入强心剂。若每个省都有类似“省超”,可能改变全国足球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基层联赛成为人才蓄水池,职业俱乐部可发掘本土明日之星,一些职业俱乐部已关注“苏超”优秀球员。
(二)提出挑战
“苏超”对现有职业联赛提出严峻挑战,一是注意力与赞助资源竞争,“苏超”上座率和话题度超过中超和中甲,赞助商更倾向于投入“苏超”;二是赛事运营理念冲突,职业联赛以商业利益最大化为导向,滋生“金元足球”负面问题,而“苏超”强调荣誉驱动和快乐足球,纯粹性戳中球迷痛点,倒逼职业俱乐部反思回归体育初心。
(三)宏观意义
“苏超”体现的草根体育崛起与国家振兴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方针不谋而合。政府应做好规则制定和服务监管,避免泡沫和安全隐患,思考将草根赛事能量与正规体育体系对接,如建立升降级衔接机制或举办全国性业余联赛冠军赛,打通中国足球的“最后一公里”,形成金字塔型的人才与赛事体系。
作者:傲世皇朝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今晚苏超决赛,“玩梗经济学”今...11-03
- lululemon之后,Vuori们该怎么...11-03
- 我是如何从“重度混合性抑郁焦虑...11-03
- 白酒业“最差季报”,是至暗时刻...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