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出海:为世界献上一门“中国制造课”
日期:2025-09-29 20:11:12 / 人气:28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从“南非之父”曼德拉在烛光下翻开书本开启求知之路,到中国“教育援越”培养出众多栋梁之材,教育的力量跨越时空,育人者的付出也终将得到长久的回报。如今,随着中国制造的蓬勃发展,职教出海成为新的趋势,为世界贡献着“中国制造课”。
中国职教:规模庞大,实力雄厚
中国已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体系。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11133所,在校生近3500万人,形成了中职、专科、本科完整的层次体系,设置了1400多个专业,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领域、中国制造各门类,每年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约1000万人。这一庞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不仅撑起了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更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都是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为中国制造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柳州故事:内生型职教出海的成功典范
柳州作为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现有职业院校25所,近14万名在校生。当柳州制造企业如柳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纷纷走出国门,柳州职教也开启了“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内生型职教出海之路,产业到哪里,职教就跟到哪里。
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现名柳州职业技术大学)和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为例,双方共建共管共享“柳工 - 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不仅用于学校和企业的工程机械专业人才培养,也为柳工全球经销商和客户提供专业培训。此后,柳职院与柳工及其海外合作伙伴在沙特、泰国、印尼、越南、加纳等地合作办学,采取“中文 + 工程机械”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开展订单培养和员工培训。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也分别与马来西亚、老挝、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的院校和企业合作,为当地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柳州职教出海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和教材完全基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企业提需求,学校和企业深度沟通,将企业所需系统化,编写教材、开发课程,并翻译成多语种以满足不同国家的需求。柳职院截至去年底已向海外共享了61个标准、20本多语种教材,覆盖了16个国家,建成了4个英文版专业教学资源库和18个“中国-东盟国际化职业教育资源”国际课程和资源包。凭借先进的制造标准和运营标准,中国职教在海外深受欢迎。
天津故事:外拓型职教出海的先锋力量
天津在2015年成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之时,就把提高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作为一项重要任务。“鲁班工坊”是天津职教出海的品牌,定位于“‘一带一路’的技术驿站”,2015年9月诞生。
截至目前,中国已在亚、非、欧30个国家建成36家鲁班工坊,17家在非洲,其中天津在23个国家建成25家鲁班工坊,12家在非洲。以工坊为平台,中外院校合作建设了16大类近100个专业、400余门国际化课程,投入实训设备10700余台(套),培训工坊教师7000余人次,开展学历教育3.38万人,实施技能培训12万余人次。
天津职教出海是基于国家战略方向和自身禀赋展开的外拓型出海,其突出特色是EPIP模式,即将工程(Engineering)、实践(Practice)、创新(Innovation)、项目(Project)有机组合,强调面向真实工程,突出工程实践,强化工程创新,依托工程项目,让“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创造”。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云梅在埃及打造鲁班工坊的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如期完成建设任务,使工坊成为当地职业教育的典范。鲁班工坊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专业技术人才,还推动了当地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如埃及鲁班工坊的5个专业的20门课程的双语教学标准已正式纳入埃及国民教育体系,被列入埃及教育与技术教育部发布的《TE2.0改革》中的“卓越基地”试点。
此外,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在吉布提、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国共建的鲁班工坊,填补了当地相关领域的教育空白,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物流发展、工业制造等提供了人才支持。鲁班工坊正在成为中国职教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展示出推动全球科技发展、文化交流的坚定决心。
展望未来:职教出海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中国职教出海中,天津和柳州走在前面,但更多地方也在行动起来。贵州的“贵匠工坊”、山东的“班·墨学院”、江苏的“郑和学院”等项目纷纷落地,为职教出海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国职教出海不仅是为世界培养制造人才,更是授人以渔,让“如何做好制造”的知识、技能、方法走出去,帮助世界各地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发展制造业。随着中国制造从产品走出去,到资本走出去,再到知识、技能和方法走出去,中国已进入为全球制造建立标准、输出标准的新阶段。
未来,如果中国职教和中国制造更加紧密合作,并结合互联网、AI技术、AR和MR的眼镜、头显设备等,有望在网络上搭建起面向世界的各种“网络职校”,辅导全世界希望学制造、做制造的人们。这不仅有助于推动全球职业教育的发展,也将为中国对外输出知识服务创造新的外贸增长点,实现从制造到服务的自我转型。中国职教的出海路,是一条惠及世界之路,也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作者:傲世皇朝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大脑功能连接的方法学探索:239种...10-14
- 秋招宣讲会:一场企业与学生的“...10-14
- AI叙事为何越来越"离谱"?一场资...10-14
- 大疆降价风暴背后的生死攻防战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