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会是租车公司的第二曲线么?
日期:2025-10-14 10:01:54 / 人气:6
站在我国电动汽车销售渗透率接近60%,L3智能化即将获批普及的前夜,租车市场被出行平台和OTA们卷到微利,当全社会都在讨论无人驾驶对大家生活的影响和改变的当下,不难理解租车公司们,正试着为自己的未来寻找答案。
租车行业的焦灼现状

这些年,租车品牌商们的日子一直不太好过。在经历了2019年新车滞销、2020年的疫情冲击以及新能源车大规模普及后,租车公司的核心利润来源——二手车残值价差不断被挤压,业务已沦为微利生意。雪上加霜的是,近年来更多出行平台、OTA纷纷入局租车领域,行业竞争持续加剧,价格战愈演愈烈,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无人驾驶并非第二曲线的原因
在这样焦灼的背景下,无人驾驶成为品牌商家面向未来的战略尝试看似合理,但答案却是否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 政策层面:司机再就业问题制约普及。国家需要平衡自动驾驶技术升级和超千万从业人群的再就业问题。若没有足够的产业承接大规模人口再就业,可能导致部分人群离开城市,这对国家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都会带来不小影响。且自动驾驶技术在私家车领域的升级更容易、代价更小,只有当市场劳动力价格普遍上涨时,国家才可能大力普及无人车。
- 消费习惯层面:品类教育与流量竞争壁垒。没有日常多次的短途乘坐体验完成品类教育,消费者直接租无人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的可能性极低。而完成品类教育后,出行平台提供无人车租赁服务更容易获得信任。一旦业务模型跑通,各类出行平台和OTA等流量平台可迅速切入,抢占市场份额。
租车公司当下的发展机会
当前租车市场的主要矛盾并非“用户懒得开车倒逼无人车普及”,而是“行业商家日益拉低的底线与租车用户防坑的斗争”“守底线品牌商与坑保险车损的平台小户的斗争”。基于此,留给品牌商家的机会如下:
1. 自驾+智驾:拓展特色产品。充分发挥智驾技术事故率低、驾驶轻松等优势,推出“无保险”产品,既能降低用户用车顾虑,又能提高品牌美誉度。
2. 提高竞争门槛:推动行业规范。租车行业在平台低价引流+高价保险模式下,劣币驱逐良币问题突出。推动行业法规升级,提高合规门槛,是保障行业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3. 智驾+试驾:切入汽车产业链。智能化普及背景下换车需求旺盛,品牌商可提供智能驾驶深度试驾服务,帮助用户选车、买车,深入汽车产业链环节。
4. 升级服务:打造差异化体验。当前租车服务差异度小,导致平台抢走大量订单。围绕用户用车场景提供差异化服务,更能俘获用户芳心。
总结
服务大众的自驾需求有别于出行服务,它不是简单的位移服务,而是用户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在异地的延伸。具备智能驾驶能力的自驾服务,能为用户带来更多驾驶乐趣和探索快乐,也满足了人们对第三空间的需求。智驾浪潮下,租车品牌商家将自身定位深入汽车产业链,比定位成出行行业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和更高的安全边际,也更符合市场发展趋势。
作者:傲世皇朝平台
新闻资讯 News
- 大脑功能连接的方法学探索:239种...10-14
- 秋招宣讲会:一场企业与学生的“...10-14
- AI叙事为何越来越"离谱"?一场资...10-14
- 大疆降价风暴背后的生死攻防战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