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高乐园最大优点是 “没人”?:一场关于定位与宿命的主题乐园困局

日期:2025-07-25 14:06:36 / 人气:46


开业近 20 天,上海乐高乐园的第一波游客反馈带着些许荒诞感 —— 被网友们热烈讨论的不是项目趣味性,也不是乐高玩具的吸引力,而是 “不用人挤人” 的独特体验。社交媒体上,“人少” 成了最高频的评价,有人兴奋分享 “所有项目都秒玩,过山车想刷几遍就刷几遍”,也有人调侃 “第一次听说人少是优势,乐高老板听到都要夸你是大聪明”。这份轻松背后,隐藏着主题乐园运营的深层矛盾:对游客是福利,对乐园却是生意未达预期的问号。
全球乐高的 “空旷基因”:定位决定客流天花板
上海乐高乐园的 “人少” 并非偶然,而是全球乐高乐园的共同标签。疫情前的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工作日里青龙过山车的导流带在风里晃悠,游客稀稀拉拉到 3 小时就能玩遍所有项目;丹麦比隆的全球第一家乐高乐园,作为品牌发源地,依旧宽阔得有些寂寞,热门项目等候时间常标注 “5 分钟”,实则随到随玩;马来西亚新山乐高乐园虽毗邻新加坡,平日依旧是 “人少 + 高票价” 的组合,即便暑假客流量也远低于新加坡环球影城。
这种 “空旷” 源于乐高乐园精准到狭窄的客群定位 —— 核心目标是 2 到 12 岁亲子家庭。相比之下,迪士尼靠米老鼠、漫威和公主 IP 覆盖全年龄段,环球影城凭借《哈利・波特》《侏罗纪公园》等大片 IP 打破代际隔阂,而乐高在多数成年人眼中只是 “孩子玩的积木”,难以支撑几百元门票的 “朝圣式消费”。定位精准带来营销聚焦的同时,也注定了客流的先天局限。
从数据看,全球乐高乐园单园年客流量普遍在 200 万人次左右:英国温莎乐高乐园 242 万、丹麦比隆 235 万、德国金茨堡 157 万、马来西亚新山 200 多万。上海乐高乐园 2025 年预测年客流 240 万人次,这一目标务实却也暴露天花板 ——2023 年上海迪士尼客流量 1300 多万,北京环球影城靠大片 IP 持续维持高热度,乐高乐园的客流规模与之根本不在同一量级。
高票价与低客流的博弈:乐高乐园的运营困局
上海乐高乐园的 “人少” 体验,伴随着游客对票价的吐槽。成人票 439 元,一家三口单日消费轻松突破两三千,再加上金山园区距市区五六十公里的交通成本,不少家庭望而却步。有网友算账:“现在打折,光门票一家三口 1378 元,不是不想去,确实去不起。” 这种价格敏感度,在全球乐高乐园都存在。
日本名古屋乐高乐园开业时票价高于东京迪士尼,成人票三百多元,家庭套票破千,引发当地居民质疑 “凭什么比迪士尼还贵?又不是米老鼠”,结果第二年客流腰斩,不得不悄悄降价。上海乐高乐园当前的高票价策略,正面临同样的市场考验:坚持高定位可能孤芳自赏,调整价格才能换取客流,但降价又会影响营收规模。
从运营主体看,乐高乐园母公司默林娱乐集团虽为全球第二大主题乐园运营商,2023 年总客流超 6200 万人次,但旗下包含杜莎夫人蜡像馆、伦敦眼等众多项目,乐高乐园业务占总营收 42%,却受限于客群定位难以实现爆发式增长。上海乐高乐园若按预测年客流 240 万人次、营收 10 亿元计算,不仅远低于上海迪士尼,也落后于年收入 18.18 亿元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园,百亿投资回收注定是场持久战。
区域带动与票价取舍:乐高乐园的宿命式未来
尽管 “人少” 引发对乐园生意的担忧,但上海乐高乐园已展现出区域带动效应。暑假期间,金山区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 3.5 倍,外省旅客占比超七成,对区域文旅经济的拉动显而易见。这种 “小而美” 的存在,或许正是乐高乐园的独特价值 —— 不追求迪士尼式的全民狂欢,而是为特定客群提供舒适体验。
但对乐园自身而言,长期高票价低客流难以为继。从全球经验看,乐高乐园普遍通过季节性折扣、套票组合、主题活动等方式灵活调整价格。名古屋乐高乐园的降价、新山乐高乐园的门票套餐,都印证了票价策略必须与客流需求平衡。上海乐高乐园未来降价几乎是大概率事件,有网友预测:“未来一两年,很可能会有更多优惠。”
这场运营考验的核心,在于如何在 “精准客群” 与 “商业可持续” 间找到平衡。乐高乐园的 IP 属性决定了它难以像迪士尼那样成为全民打卡地,但 “人少” 带来的优质体验也可能成为差异化卖点。正如业内人士所言:“乐高乐园不是一次性生意,而是长期运营能力的考验。”
不挤不亏的长期主义:主题乐园的另一种可能
大胆预测,三年后的上海乐高乐园,大概率仍是最不需要排队的外资主题乐园。那时它或许票价更低、项目更多、体验更丰富,但 “人少” 的标签很难彻底改变 —— 这不是失败,而是由 IP 定位决定的宿命。
对游客而言,这种 “没人” 的优点恰恰是吸引力所在:不用抢时间、不用跟黄牛斗智斗勇,适合亲子家庭从容游玩。对行业而言,乐高乐园的存在揭示了主题乐园的多元可能 —— 并非所有乐园都要追求百万级年客流,精准服务特定客群、实现 “小而美” 的可持续运营,同样是一种成功。
当上海乐高乐园完成票价调整与项目升级,它或许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存逻辑:不与迪士尼、环球影城比拼人气,而是成为亲子家庭心中 “不挤不累” 的优质选择。那时,“没人” 将不再是讽刺,而是精准定位的勋章,见证着主题乐园市场从 “流量狂欢” 到 “价值细分” 的成熟转变。毕竟,不是所有乐园都需要人声鼎沸,能在自己的赛道上持续发光,就是最好的结局。

作者:傲世皇朝平台




现在致电 5243865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傲世皇朝平台 版权所有